众所周知,处理器的速度跟外围硬件设备的速度往往不在一个数量级上,因此,如果内核采取让处理器向硬件发出一个请求,然后专门等待回应的办法,显然差强人意。
轮询(polling)可能会是一种解决办法。它可以让内核定期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查询,然后做出相应的处理。不过这种方法很可能会让内核做不少无用功,因为轮询总会周期性的重复执行。更好的办法是提供一种机制,让硬件在需要的时候再向内核发出信号。这就是中断机制。
中断
中断使得硬件得以发出通知给处理器。例如,敲击键盘,键盘控制器会发送一个中断,通知操作系统有键按下。中断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电信号,由硬件设备发向处理器。处理器接收到中断后,会马上向操作系统反映此信号的到来,然后就由操作系统负责处理这些新到来的数据。硬件设备生成中断的时候并不考虑与处理器的时钟同步 —— 即中断随时可以产生。因此,内核随时可能因为新到来的中断而被打断。
从物理学的角度看,中断是一种电信号,由硬件设备生成,并直接送入中断控制器的输入引脚中 —— 中断控制器是个简单的电子芯片,其作用是将多路中断管线,复用为一个和处理器相连接的管线与处理器通信。当接收到一个中断后,中断控制器会给处理器发送一个电信号。处理器已经检测此信号,便中断自己当前工作转而处理中断。此后,处理器会通知操作系统已经产生中断,这样,操作系统就可以对这个中断进行适当的处理了。
不同设备对应的中断不同,每个中断都通过一个唯一的数字标志,因此操作系统能够对中断进行区分,并知道哪个硬件设备产生了哪个中断。
这些值被称为中断请求(IRQ)线。每个 IRQ 线都会被关联一个数值,例如 IRQ0 是时钟中断,IRQ1 是键盘中断。在 PCI 总线上的设备而言,中断是动态分配的。
异常
异常与中断不同,它在产生时必须考虑与处理器时钟同步。实际上,异常也常常称为同步中断。在处理器执行到由于编程失误而导致的错误指令(如被 0 除)的时候,或者是在执行期间出现特殊情况(如缺页,page fault),必须靠内核来处理的时候,处理器就会产生一个异常。因为许多处理器体系结构处理异常与处理中断的方式类似,因此内核对它们的处理也很类似。
处理中断与处理异常的方式类似,差异在于中断是由硬件而不是软件引起的。
中断处理程序
在响应一个特定中断的时候,内核会执行一个函数,该函数叫做中断处理程序(interrupt handler)或中断服务例程(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, ISR)。不同的中断对应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。一个设备的中断处理程序是它设备驱动程序的一部分,设备驱动程序是用于对设备进行管理的内核代码。
在 Linux 中,中断处理程序就是普普通通的 C 函数。只不过这些函数必须按照特定的类型声明。中断处理程序与其他内核函数的真正区别在于,中断处理程序是被内核调用来响应中断的,而它们运行于中断上下文中。中断上下文偶尔也称为原子上下文,因为该上下文中的执行代码不可阻塞。
中断可能随时发生,因此中断处理程序也就随时可能执行。例如,网络设备的中断处理程序将来自硬件的网络数据报拷贝到内存,对其进行处理后再交给合适的协议栈或应用程序。
上半部与下半部
中断程序既要运行的快,又要完成大量的工作,这两个目的显然有所矛盾。因此一般把中断处理切为两个部分。中断处理程序是上半部(top half)—— 接收到一个中断,它就立即开始执行,但只做有严格时限的工作,例如对接收的中断进行应答或复位硬件,这些工作都是在所有中断被禁止的情况下完成的。能够允许稍后完成的工作会推迟到下半部(bottom half)去。此后,在合适的时机,下半部会被执行。
以网卡为例,网卡接收到来自网络的数据包时,立即发出中断通知内核,内核通过执行网卡已注册的中断处理程序来做出应答,中断开始执行,通知硬件,拷贝最新的网络数据包到内存,然后读取网卡更多的数据包。这些都是重要、紧迫而又与硬件相关的工作。内核通常需要快速的拷贝网络数据包到系统内存,因为网卡上接收网络数据包的缓存大小固定,如果延迟,会造成缓存溢出。当网络数据包被拷贝到系统内存后,中断的任务完成,这时它将控制权还给系统被中断前原先运行的程序。处理和操作数据包的其他工作在随后的下半部中进行。
注册中断处理程序
中断处理程序是管理硬件的驱动程序的组成部分,每一设备都有相关的驱动程序,如果设备使用中断,那么相应的驱动程序就注册一个中断处理程序。
驱动程序通过 request_irq()
() 函数注册一个中断处理程序,并激活给定的中断线。一些中断号是预先确定的,如系统时钟或键盘,对于大多数其他设备,这个值要么可以通过探测获取,要么可以通过编程动态确定。
重入和中断处理程序
Linux 的中断处理程序是无须重入的。当一个给定的中断处理程序正在执行时,相应的中断线在所有处理器上都会被屏蔽掉,以防止在同一中断线上接收另一个新的中断。通常情况下,所有其他的中断都是打开的,所以这些不同中断线上的其他中断都能被处理,但当前中断线是被禁止的。因此,同一个中断处理程序绝对不会被同时调用以处理嵌套的中断。
中断上下文
当执行一个中断程序时,内核处于中断上下文(interrupt context)中。进程上下文是一种内核所处的操作模式,此时内核代表进程执行,例如执行系统调用或运行内核线程。在进程上下文,可以通过 current 宏关联当前进程。因为进程是以进程上下文连接到内核中的,进程上下文可以睡眠,也可以调用调度程序。
中断上下文和进程没有什么瓜葛。因为没有后备进程,所以中断上下文不可以睡眠。因此不能从中断上下文调用某些函数。如果一个函数睡眠,就不能在中断处理程序中使用它。
因为中断上下文打断了其他代码(甚至可能是打断其他中断线上的),中断上下文中的代码应该迅速、简洁,尽量不要使用循环去处理繁重的工作。
中断处理程序并不具有自己的栈,它们共享所中断进程的内核栈,因此没有进程可调度时,空任务运行。
中断处理机制的实现
中断处理机制在 Linux 中的实现是非常依赖于体系结构的,它的实现依赖于处理器,所使用的中断处理器的类型、体系结构的设计及机器本身。
上图是中断从硬件到内核的路由。设备产生中断,通过总线把电信号发送给中断控制器。如果中断线是激活的(它们是允许被屏蔽的),那么控制器就把中断发往处理器。在大多数体系结构中,这个工作就是通过电信号给处理器的特定管脚发送一个信号。除非在处理器上禁止该中断,否则处理器会立即停止它正在做的事,关闭中断系统,然后跳到内存中预定义的位置开始执行那里的代码。这个预定义的位置是由内核设置的,是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点。
/proc/interrupts
procfs 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,它只存在于内核内存,一般挂载于 /proc 目录。在 procfs 中读写文件都要调用内核函数,这些函数模拟从真实文件中读或写。/proc/interrupts 文件存放的是系统中与中断相关的统计信息。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[root@bogon kernel]# cat /proc/interrupts
CPU0 CPU1
0: 1167 0 IO-APIC-edge timer
1: 135 0 IO-APIC-edge i8042
8: 1 0 IO-APIC-edge rtc0
9: 0 0 IO-APIC-fasteoi acpi
12: 205 0 IO-APIC-edge i8042
14: 0 0 IO-APIC-edge ata_piix
15: 108 0 IO-APIC-edge ata_piix
16: 0 0 IO-APIC-fasteoi ehci_hcd:usb1
17: 231993 184627 IO-APIC-fasteoi ioc0
18: 1492950 628600 IO-APIC-fasteoi uhci_hcd:usb2, eth1
19: 547436 41 IO-APIC-fasteoi eth0
NMI: 0 0 Non-maskable interrupts
LOC: 9735415 7303736 Local timer interrupts
SPU: 0 0 Spurious interrupts
PMI: 0 0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terrupts
IWI: 0 0 IRQ work interrupts
RES: 212365 225566 Rescheduling interrupts
CAL: 114054 129796 Function call interrupts
TLB: 260312 332043 TLB shootdowns
TRM: 0 0 Thermal event interrupts
THR: 0 0 Threshold APIC interrupts
MCE: 0 0 Machine check exceptions
MCP: 1030 1030 Machine check polls
ERR: 0
MIS: 0
第 1 列是中断线,第 2 列是一个接收中断数目的计数器,系统中每个处理器都存在这样的列。第 4 列是处理这个中断的中断控制器。在具有 I/O APIC 的系统上,大多数中断会列出 IO-APIC-level 或 IO-APIC-dege,作为自己的中断控制器。最后一列是与这个中断相关的设备名字,这个名字是通过参数 devname 提供给函数 request_irq()
() 的。如果中断是共享的,则这条中断线上注册的所有设备都会列出来。
中断控制
Linux 内核提供了一组接口用于操作机器上的中断状态。这些接口提供了能够禁止当前处理器的终端系统,或屏蔽掉整个机器的一条中断线的能力。
一般来说,控制中断系统的原因是需要提供同步。通过禁止中断,可以确保某个中断处理程序不会抢占当前的代码。此外,禁止中断还可以禁止内核抢占。然后不管是禁止中断还是禁止内核抢占,都没有提供任何保护机制来防止来自其他处理器的并发访问。Linux 支持多处理器,因此,内核代码一般都需要获取某种锁,防止来自其他处理器对共享数据的并发访问。获取这些锁的同时也伴随着禁止本地中断。锁提供保护机制,防止来自其他处理器的并发访问,而禁止中断提供保护机制,则是防止来自其他中断处理程序的并发访问。
小结
中断是一种由设备使用的硬件资源异步向处理器发信号。实际上,中断就是由硬件来打断操作系统。
大多数现代硬件都通过中断与操作系统通信。对给定硬件进行管理的驱动程序注册中断处理程序,是为了响应并处理来自相关硬件的中断。中断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包括应答并重新设置硬件,从设备拷贝数据到内存以及反之,处理硬件请求,并发送新的硬件请求。
内核提供的接口包括注册和注销中断处理程序、禁止中断、屏蔽中断线以及检查中断系统的状态。
因为中断打断了其他代码的执行(进程、内核本身、甚至其他中断处理程序),它们必须赶快执行完,但是通常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。内核把处理中断的工作分为两半。
同步中断和异步中断
同步中断是当指令执行时由 CPU 控制单元产生,之所以称为同步,是因为只有在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 CPU 才会发出中断,而不是发生在代码指令执行期间,比如系统调用。同步可以是程序错误或者异常(如page fault)。
异步中断是指由其他硬件设备依照 CPU 时钟信号随机产生,即意味着中断能够在指令之间发生,例如键盘中断。
Intel 微处理器手册称同步中断为「异常(Exception)」, 称异步中断为「中断(Interrupt)」,而平时所说的中断,两者都包含。
转载自:http://liaoph.com/linux-interrupt/